越战英雄重拾步履,续写人生新篇章
翻开历史扉页,那连连的战火依旧让人胆颤,在滚滚烽烟中那些浴血奋战的前辈用血肉之躯筑成民族脊梁。63岁的退伍老兵刘叔,曾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保家卫国的誓言,如今在金龙鱼假肢助行工程的托举下,续写着人生的辉煌。
猫耳洞里的青春,战火中的伤痕
从小就有着当兵愿望的刘叔18岁入伍,毅然决然到最前线亲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。
535天的猫耳洞坚守,1988年那场炮火中飞溅的弹片,让他的右腿永远烙下了战争的印记。因野战医疗条件有限,伤口仅能简单包扎。退伍后,伤痛伴随他回到家乡,右腿逐渐僵硬、溃烂,经历三次截肢才勉强保住性命。这位沉默的父亲,为节省家用,将治疗一拖再拖,“儿女平安健康”成了他唯一的奢望。
一等功让贤,半生无悔守初心
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,荣誉是军人最珍视的勋章,但对越战老兵刘叔来说,有些选择比荣誉更重要。在越战结束后,上级决定授予他个人一等功,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“把功让给我徒弟吧,他还年轻,更需要这个。”面对战友的不解,他只是笑笑:“仗打完了,能活着回家就是最大的福气。”就这样,刘叔默默脱下军装,回到甘肃老家,成为当地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。
两位老兵的“惺惺相惜”
“老同志,咱们开始取模了。”上海假肢厂王师傅的声音温和而沉稳。他熟练地戴上手套,蹲下身检查刘叔的残肢情况。听到义工说道,这位是我们参加过越的的老兵,王师傅听到这句话后突然一激动,原来王师傅也是一位老兵。虽然两人素未谋面,但相似的军旅经历让他们瞬间找到了共同语言。
让爱轻松行走
2025年3月,兰州金龙鱼义工们推开刘叔的家门。听着老人颤抖着回忆战场往事,团队当即决定将其纳入援助名单。伏龙坪街道残联负责人说到:刘叔截肢后也不愿给组织添麻烦,直到后来省领导知道后给他特批了廉租房,而刘叔只是摆摆手:“比起牺牲的战友,我已经很幸运了。”
5月13日,上海假肢厂专家在甘肃省辅具中心为刘叔精密取模;适配当天老人眼眶发红——在他四次安装假肢的经历中,这是第一次能立即迈步行走。“就像当年在部队接到新枪一样踏实!”他抚摸着新假肢哽咽道。
迈步向夕阳,续写英雄篇章
三天后电话回访时,义工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刘叔。他告诉义工,现在每天会多走一公里路锻炼,甚至想帮老伴干家务活。起初,老人执意要将新假肢“珍藏”到回会宁老家探亲,老伴一句“穿上才是对恩人最好的报答”点醒了他。如今,刘叔总会对着镜子整理假肢,“当年保家卫国没怕过,现在更要挺直腰板活出样子。“问及心愿,他着道:“只要娃娃们平安健康,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走二十年!”
从猫耳洞到黄土坡,从枪林弹雨到公益暖阳,一代老兵用残缺的身体撑起家国情怀,而社会的善意终让英雄的晚年步履生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