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原来可以这样上
“脚下良田千万亩,只爱家乡一寸土”,在这种思想指引下,我从2001年师范毕业就投入乡村教师的行列,虽然教学条件艰苦,课业负担很重,但要尽我的微薄之力,为家乡教育做出贡献。
记得那时候真的是一张嘴巴,一支粉笔,一块黑板,一本教案的教育现状。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,我们农村的课堂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,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也慢慢在农村普及,它以其特有的优势,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,尤其是“班班通”教育资源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。
2012年益海嘉里集团和教育局合力为我校装上了“班班通”,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。“班班通”这一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走进了课堂,无疑给原本波浪不兴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。去掉了老师干涩枯燥的讲解,褪去了学生空中楼阁的想象,以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文字为载体,以“班班通”中形象直观、传神的画面为蓝本,让学生自然走进文本所描绘的世界之中体验和感受。“班班通”的使用,让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了完美统一。
记得第一次用班班通为学生上课时,学生们很稀奇,面对这个新鲜事物,他们充满了好奇:这个图片真漂亮!书上的图片怎么跑那上面去了?原来“他”是这样的!怎么这上还可以写字呢?……是呀!山村的孩子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,他们怎能不好奇呢?接下来的我的语文课总是借助班班通播放PPT,插入音乐、视频、课文范读,学生作品作业利用投影让学生观看,品评……,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,回答问题积极活跃,笑容写在每个人的脸上,这样的语文课真有意思。不及如此,我有时也会借助班班通,把事先搜集好的视频教学,课上让学生观看,让他们和视频里的孩子一起学习,看看城里孩子课上的表现,听名师讲课。慢慢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们课上发言的方式变了,少了些方言土语,多了些自信。有时候他们会说“老师我认为‘他还会这样想……’”,“老师我还可以读得更好……”。是班班通教学给我的语文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,是班班通的介入让我的孩子们书读得更好了,理解更深刻了,文章写得更优美了……
总之,“班班通”以它庞大的网络资源,直面每一个学生,取之不尽的现代教育资源集声、形、色于一体,直观形象,新颖生动,多角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、情趣和注意力,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成功的为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打造出了高效的课堂效果。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,那么班班通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,只有二者相得益彰,互为一体,才能让我的课堂课间始终充盈着智慧与灵动,才能让我教育教学流光溢彩,激情四射,原来我的课堂可以这样上。